硬骨头面前显担当
“图纸上的每一条线,都是井下要走的路。”综采一队队长拿着红蓝铅笔在图纸上圈点,笔尖划过的轨迹里,藏着118-2W01首采工作面安装战役的决胜蓝图。身后的矿工们早已按捺不住斗志,摩拳擦掌间透着一股“必啃硬骨”的狠劲。
118-2W01首采工作面安装战役打响时,老矿工张志荣认真校准支架间距,手指在冰冷的钢板上划出精准的刻度;技术员唐慈胜趴在地上核对管线接口,浑身沾满油污却浑然不觉;绞车司机李选江盯着仪表盘,连续8小时保持同一个姿势,直到设备精准运输到位。
最终,共安装液压支架125架,并在上下巷安全出口各安装超前支架3套以及适配煤层条件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当试运转的轰鸣声响起时,满脸煤灰的小伙子们笑着抹了把脸,汗水混着煤尘在脸上冲出一道道沟壑,却丝毫掩不住眼底的光亮与嘴角的自豪。
这支队伍仅用28天便完成首采工作面安装并达到试运转条件,让“不可能”变成了“邢美速度”。
断层深处的百日鏖战
118-2W01首采工作面初采就遭遇走向长度312米的F5逆断层,煤层厚度在1.3至1.9米间剧烈起伏。
当时,顶板淋水像大雨般浇在矿工们身上。“水顺着脖子往下灌,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淋水浇透,一天能拧出半桶水。”采煤班班长王世刚回忆道。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矿工们仍需钻进煤壁,一镐一镐地进行人工卧底,防止溜子上飘。胶鞋灌满了煤泥浆,每走一步都像拖着千斤重负,工装被煤泥水浸透,却裹不住胸腔里炽热的信念。
当断层岩石的高硬度外加频繁震动引发采煤机故障时,检修班班长索海涛带领团队开展了攻坚行动。“煤机主控制箱空间狭小,我只能蜷缩在其中作业。”索海涛说,“为加快维修进度,我们不发现问题不升井、不解决问题不离岗。”连续20个小时的攻坚后,在解决变频电阻烧毁、引线脱落等一系列故障后,采煤机恢复正常运行。
从“穿越断层”到“治理断层”,区队的决策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当采煤机顺利突破断层封锁线时,巷道里爆发出沙哑却炽热的欢呼——那是被煤尘呛过、被冷水浸过的喉咙里,挤发出最动人的胜利宣言。
末采回撤的精细攻坚
邢美矿业118-2W01首采工作面的末采阶段,是一场与地质条件的正面交锋。
上网上绳扩帮作业期间,巷道压力大、顶板破碎、底鼓严重的问题让挑战更趋严峻,加之该工作面作为首采面的特殊性,新入职职工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也愈发凸显。
在此关键时期,队长张瑞强主动扛起传帮带的重任,与新工人并肩奋战在煤壁侧的上网上绳作业现场,耐心向新职工传授高效安全的操作方法。
15天的计划工期里,矿工的号子声与钢丝网的摩擦声交织成井下的“战斗号角”。为保障顶板稳定,综采一队支架工严格执行拉超前架、带压拉架的操作流程,确保顶板在拉架过程中不会因压力过大而破碎;扩帮作业时,严格执行短掘短支的支护方式,每掘进一段距离便立即支护,有力维护了顶板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全队职工严格遵循作业规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他们对设备进行细致维护保养,为末采工作筑牢“设备防线”,同时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了末采及回撤工作安全、顺利推进。
新战场再展战斗锋芒
在新战场中,综采一队面对119W01工作面地质条件复杂、煤壁片帮严重的恶劣环境,矿工们没被吓退。
采煤机司机连二小紧盯着煤壁变化,手指在操作杆上灵活调整,把截割速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支护工们背着单体支柱,在狭小空间里快速移动,刚补完一根支柱,转身又去加固下一处。
设备调试期间,检修班连续三天守在井下,电工王运东为了排查一个线路故障,趴在设备底部两个小时,出来时浑身沾满油污,只有牙齿是白的。当设备发出平稳的运转声时,他笑着说:“机器听话了,比啥都强。”
为了让运输机链条达到最佳张紧度,王运东用扳手逐节调试连接螺栓,手掌磨出了血泡就缠上胶布继续干,泵站司机张瑞领每小时记录一次液压系统压力,精准预判可能出现的故障点。
这种精益求精的坚守,让工作面在初采第三天就实现单班生产5刀煤的突破,双班生产后更是稳定在每班4刀煤的水平。正是这份执着,让工作面快速进入稳定生产状态,为后续高产筑牢了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