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工园地 >基层动态
“两山”理念20年 | 中国中煤平朔集团点矿成绿 化绿为金
发布时间:2025-11-26            分享:
图片


点矿成绿 化绿为金

——中国中煤平朔集团践行“两山”理念的生态嬗变与绿色革新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在“两山”理念引领下,平朔集团以四十载如一日的坚守与创新,在黄土高原上书写了一部从“煤海”到“绿洲”的壮丽史诗。2023年,平朔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弘扬“勇立潮头 善为人先”的平朔改革开放精神和右玉精神,创新提出“以愚公移山精神把地下乌金变为金山银山,以生态重建理念把开采后的矿坑变为绿水青山,以构建绿色产业链手段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平朔生态发展模式”,为资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提供了生动范本。


以愚公移山之志

掘取地下乌金铸就金山银山

平朔集团始终将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首要使命,持续发挥煤炭生产基地的“压舱石”作用,为国家能源保供与经济平稳运行注入强劲动力。

在开采中践行保护,在保护中提升效能。平朔集团深刻理解“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辩证关系,将绿色理念贯穿生产全流程。依托“采-运-排-复”一体化工艺,实现煤炭开采与生态修复同步规划、动态平衡。创新“基底-主体-平台-边坡一体化构筑”工艺,有效防范了排土场崩塌、滑坡和矸石自燃等风险。

同时,大力推进智能化矿山建设,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优化开采布局,2021年平朔集团东露天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项目名单。2023年,首台120吨级充电重卡投入试运行,标志着纯电动矿用卡车替代燃油矿用卡车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应用阶段,真正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绿色开采目标。

图片

绿意盎然的中煤平朔矿区

以改革精神破解难题,以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的安太堡露天煤矿,其创新基因在新时代持续迸发。平朔集团将“愚公移山”的坚韧转化为科技赋能的动能,持续发扬“勇立潮头 善为人先”的平朔改革开放精神,突破传统开采模式限制,研发煤炭开采过程中避让、减损一体化保护技术,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生态的扰动。


以重建生态之智

点化矿坑疮痍重现绿水青山

面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干旱少雨的难题,平朔集团以“两山”理念为指引,将生态修复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用科学理念与不懈努力,让裸露矿坑重披绿装,让沉寂土地焕发新生。

图片

中煤平朔集团露天矿排土场复垦区

构建“五位一体”修复体系,重塑矿区生态肌理。历经四十年的探索,平朔集团凝练出“土壤重构、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的系统性修复理念。该体系在矿区全面深化应用,截至2024年底,完成矿区复垦7.3万亩,周边绿化2万亩,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跃升至95%以上,远超原地貌不足10%的水平。创新“3-5年人工干预+后期自然恢复”路径,突破国外“先草后灌再乔”植被演变模式,植被盖度提升至60%-100%,比原地貌高出50%。土壤侵蚀模数从每年每平方公里5000-8000吨锐减至1000吨以下,矿区水土流失得到根本遏制。

科技赋能生物多样性,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平朔集团建立全球采矿修复区唯一的5个100×100米永久性固定样地与45个25×25米生物多样性功能实验样地,突破“样点-样方-样地-样带”长期跟踪监测技术,构建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生态安全模式。近年来,复垦区植物种类从180种增至274种,昆虫从430种增至737种,陆栖脊椎动物从72种增至128种,如狐狸、白天鹅、锦鸡等重现矿区。依据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现有复垦土地的土壤保持、固碳、释氧、净化环境、文化等服务价值达3.2万元/亩·年,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的巨大价值。

图片
图片
图片

 每年春秋两季,迁徙中的西伯利亚天鹅会停歇在中煤平朔生态园区


创新资金保障机制,确保修复行稳致远。平朔集团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累计预存基金约50亿元,形成“专户有资金、年度有计划、工作有落实、项目有验收”的闭环管理,为持续高质量推进生态工程提供坚实保障。在2023年首个全国生态日期间,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公司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进行了专题报道。生态建设成果被国务院国资委列为“两山论”央企实践亮点。2024年,“可复制的平朔模式”以首位入选全国首批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成为国家矿山生态治理的标杆。


以光伏农牧业之新

转化生态优势激活金山银山

平朔集团深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之道,在修复后的绿水青山上,创新布局“光伏+农牧业”绿色产业链,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注入绿色动能。

打造“光伏+农业”立体模式,拓展土地价值空间。在复垦区建设万余亩生态示范园,创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空间复合利用”模式。三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已全部建成并网;60万千瓦离网制氢项目成功入选国家风光大基地清单……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有力推动了新能源产业成形起势。同时,拥有129个日光温室、1.6万平米智能温室,年产蔬菜320余万斤,培育蝴蝶兰12余万株,形成“阳光变电能、土地生绿金”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中煤平朔复垦区培育的景观植物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富民。平朔集团将生态修复与产业振兴深度融合,打造集种植、养殖、加工、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体系。通过建设蔬菜大棚、智能温室、养殖场等现代农业设施,解决人员就业。依托智能温室、日光温室、人工湖、博物馆等设施,开发现代农业观光与公司文化展示,累计接待游客60余万人次,实现“矿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自然生态与产业转型融合发展。

推动“生态产业化”升级,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平朔集团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将修复后的土地资源转化为高标准农田与生态资产。通过“少占地、造好地、快复垦、利用好”模式,形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万亩良田。同时,积极推动“新能源和纯电卡车”深度耦合,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更高质量的绿色低碳发展。

中煤平朔景观农田示范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平朔集团以“两山”理念为指引,以右玉精神为动力,用四十载的坚守与创新,在黄土高原上绘就了一幅“乌金变绿洲、矿坑生财富”的壮美画卷。从愚公移山掘取乌金保障能源安全,到生态重建点化矿坑重现绿水青山,再到光伏农牧业转化优势激活金山银山,平朔集团生动诠释了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中国路径。



来源:中国中煤 微信公众号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