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时政要闻
同学四中全会精神 | 45处“文化”看“十五五”谋篇布局(之二)
发布时间:2025-11-20            分享:

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发布。2万多字中45次提到了“文化”,涉及到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将分三期进行解读,希望能有所帮助。

注:

划线内容为需着重关注内容

蓝色内容为解读性内容


(续前)

11.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

(解读13:《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均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列为重要内容。)

12.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解读14:2024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听取讲解和讨论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这里最关键的,就是必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原则落实到位,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13.大力繁荣文化事业。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提升文化原创能力,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领域精品创作。

(解读15: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原创力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从2014年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从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围绕提高文化原创能力,改进文艺创作生产服务、引导、组织工作机制”,到今年春节前夕赴辽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时强调“要努力提高文化原创力、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提高文化原创力明路径、指方向。)

14.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

(解读16:《“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第十四章“建强人才队伍”从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加强业务能力建设、加强领军人物和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五个方面做出安排。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十五五”在“规模宏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结构合理”“锐意创新”“高水平”的要求。)

15.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

(解读17:《“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中对“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做出了安排部署:健全支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机制,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引导力度,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深化“结对子、种文化”,拓展群众文化参与度。发挥“群星奖”等群众文艺评奖导向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发挥基层文联、作协、群艺馆、文化馆(站)的积极作用,扶持引导业余文艺社团、民营剧团、演出队、老年大学及青少年文艺群体、社区和企业文艺骨干等广泛开展创作活动,展示群众文艺创作优秀成果。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办好农民丰收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歌会、农民剧团演出、广场舞、“村晚”、“快闪”、“心连心”演出、大众歌咏、书画摄影创作等活动。)

(解读19:自2024年7月《延河》杂志刊发《新传媒时代与新大众文艺的兴起》一文提及“新大众文艺”理念后,社会各界对此持续展开讨论,形成了“新大众文艺”的理论阐释与文化解读热潮。10月13日,新大众文艺座谈会在淄博举行。会上,中国作协负责同志在致辞中提到,伴随着技术革命和媒介传播方式的变化,文艺生产机制和艺术形态发生重大变革和调整,短视频、微短剧、网剧等一大批带有鲜明“人民性”特征的新型文艺形态不断涌现,新大众文艺正成为新时代文学领域重要的思考研究现象。)

16.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

(解读20: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如何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做出了具体要求,是指导性文件。

2022年9月,中央宣传部正式印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对做好未来5年的传承发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23个重点项目,包括15个原有项目:

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国家古籍保护及数字化工程、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戏曲传承振兴工程、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中华老字号保护发展工程、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中华文化新媒体传播工程、系列文化经典、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8个新设项目: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程、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程、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中华古文字传承创新工程、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城市文化生态修复工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程

“十五五规划”《建议》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要推向深入。)

17.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

(解读21: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就是要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实施公园化管理运营,实现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公共文化载体,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

2021年8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要求各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2025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文物局等部门联合印发《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18.坚持文化惠民,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行动。

(解读22:在文化强国建设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同“车之两轮”,其中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文化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起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压舱石作用。从街头巷尾的社区图书馆、精心展陈的博物馆,到街道社区的公益表演、田间地头的下乡演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事业加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乘虎认为,“十五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亟须实现从“建设导向”向“运营导向”的转型。从供给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项目思维转向制度思维、把数字化转型视为治理变革,提升文化参与度。)



总监制:李小标

审核:李惠男

编辑/制作:申欣雨

转载联系:010-67060400

往期链接:

解码“十五五”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变与不变

45处“文化”看“十五五”对文化建设的谋篇布局之一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先导课

学习先导课 02 | 对从《意见》到《条例》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笔记:《条例》出台背景与总体框架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笔记: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式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笔记:对七大领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要求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学习笔记: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保障和监督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